從中世紀晚期到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北部被分為支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吉伯林派)和支持教皇(圭爾夫派)的派系。
摩德納市是吉伯林派的勢力範圍,圭爾夫派則是在博洛尼亞市,政治分歧加劇了雙方的矛盾。
1176年,神聖羅馬帝國的腓特烈一世在萊尼亞諾戰役中被支援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倫巴底同盟擊敗。
這是中世紀時期義大利圭爾夫派和吉伯林派之間曠日持久的衝突的開始。
1296年,博洛尼亞從摩德納手中奪取了巴扎諾和薩維尼奧,同年教皇波尼法爵八世確認了博洛尼亞的頭銜。
費拉拉侯爵阿佐八世·德埃斯特從1293年到1308年控制了摩德納,並與博洛尼亞對峙,部分原因是為了加強他在摩德納貴族中的不溫不火的支持。
他當選的繼任曼圖安·帕塞里諾·博納科爾西是巴伐利亞皇帝路易四世的代理人,他延續著吉貝林的戰爭政策。
教皇若望二十二世也因此宣佈博納科爾西是反對教會的叛逆者,並給予任何可能傷害他人身或財產的人大赦。
在戰鬥前的幾個月裡,邊境的衝突加劇。
到了七月,博洛尼亞人進入摩德納領土,將田野夷為平地。
八月,一個以執政官為首的博洛尼亞流氓組織花了兩周時間蹂躪了摩德納的土地。
九月,曼托瓦輪流出征,同月底,博洛尼亞市蒙特韋廖鎮的堡壘被反對者出賣給了摩德納,兩名叛變的人被斬首。
到了十一月,博洛尼亞集結了一支三萬兩千人的軍隊向摩德納進軍,七千名摩德納人在博洛尼亞境內的扎波利諾與他們交手。
博洛尼亞人被擊潰並逃進城牆內,雙方約有兩千人被殺。
一些說法說,摩德納人從城門外的一口井裡拿了一個水桶作為獎盃。
戰後吉伯林派的權力再次崛起,但戰爭並沒有結束。
1447年,吉伯林派再次遭遇失敗,圭爾夫派和吉伯林派的戰爭一直持續到1529年,當時還是西班牙皇帝的查理一世在義大利戰爭期間奪取了義大利的帝國權力,面對外國入侵的威脅,兩派最終決定言和。
資料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